智能日报
业界资讯 智能手机 电脑硬件 平板电脑 智能手表 智能家电 耳机音频 笔记本 游戏机

月球岩石磁性何来?MIT新研究:小行星撞击与微弱磁场联手作用

2025-05-26来源:ITBEAR编辑:瑞雪

月球,这个地球的唯一天然卫星,长久以来以其神秘的面貌吸引着人类的探索欲望。一个关于月球的谜团,近日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研究团队揭开了一角。月球本身并不具备磁场,但宇航员带回的岩石样本以及轨道探测器观测到的月球远端岩石,却意外地展现出了磁性。

这一发现曾让科学界困惑不已。但MIT的研究人员通过先进的计算机模拟,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解释。他们认为,在遥远的古代,当小行星撞击月球时,与月球微弱的内部磁场共同作用,产生了一种短暂的磁场增强效应。这种增强刚好足以让附近的岩石捕捉到磁信号,从而记录下磁性。

研究的主要参与者,MIT的研究生艾萨克·纳雷特表示,尽管月球的磁性还有许多未知之处,但轨道探测器测量到的大部分强磁场,都可以通过这种机制来解释,特别是在月球背面。月球背面的岩石磁性异常强烈,一直是一个未解之谜。

MIT的研究团队则采用了另一种思路。他们假设月球曾拥有一个由内部“发电机”驱动的微弱磁场,强度仅为地球磁场的五十分之一。然后,他们模拟了像形成月球巨大陨石坑“雨海盆地”那样的小行星撞击事件。撞击产生的高温等离子体云环绕月球,并在月球背面集中,压缩了月球的微弱磁场,使其在短时间内得到显著增强。

模拟结果显示,这种磁场增强只持续了大约40分钟。但研究人员推测,撞击产生的强大地震波在磁场达到峰值时撞击岩石,推动了岩石中的电子,并帮助它们与临时磁场对齐。随着磁场逐渐减弱,电子保持在原位,从而锁定了岩石的磁性记忆。

这项研究还为研究其他天体上的磁性提供了新的视角。它表明,即使没有强大且持久的磁场,行星或卫星仍可以通过微弱的“发电机”与巨大撞击事件相结合,形成高度磁化的区域。这一机制可能适用于其他行星,如火星或水星,它们目前没有活跃的“发电机”,但显示出斑驳的磁场。

然而,目前这项研究还完全基于模拟。为了验证他们的理论,研究人员需要从月球背面获取实际的岩石样本。幸运的是,美国宇航局(NASA)即将开展的阿尔忒弥斯计划可能会提供这样的机会。这将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月球探索任务,有望为人类揭开更多关于月球的谜团。

与此同时,这项研究也为科学家提供了更多了解天体内部结构及其动荡过去的线索。它表明,天体的磁性特征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内部的“发电机”和外部的撞击事件。这种综合性的研究方法将有助于人类更深入地了解宇宙的奥秘。

最后,这项研究已经发表在《科学进展》杂志上,引起了科学界的广泛关注。它不仅是人类对月球磁性研究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为未来的天体物理学研究开辟了新的道路。